同花母菊 Matricaria discoidea DC. 【菊科】

同花母菊 Matricaria discoidea DC. 【菊科】
10月過後台灣進入賞楓期,中部福壽山也是熱點之一,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既然來到福壽山,大部分的人還會選擇進到“天池”去感受一下「據說是台灣靈修磁場最強的地方」,那年下午來到這裡,客人旅遊時間一向就是我尋寶時間,其實每年這個時候來到這,周遭的植物“野人”大都已經拍過,不過依例還是得尋尋以打發時間,這天不一樣下車後被地上1種菊科植物吸引,圓圓的頭狀花序像極了古時候的鈕扣但不知是否為園藝栽培種,反正不管先拍在說了! 至少是我沒看過的,那時都還是用手機拍照因為方便又能即時上傳就這樣第一次紀錄到它。
紀錄是一回事,但它的名字呢?回家後把買來的幾本野花圖鑑翻了一遍,哇……怎麼沒有相似的!怎麼辦呢?不怕…不怕!這時想到我還有個顧問「小迷糊」隨即就把照片傳給她看,沒想到只一會兒功夫就得到答案:新歸化種「同花母菊」,哈哈……很好野人相簿又多了1種新物種,隔年同一時期又有機會來到這,心裡就念著它,這次一定要多拍幾張來填滿自己相簿,沒想到怎麼找卻都找不到了!難道就這樣跟它緣盡了嗎?😭😭今年8月中又來到福壽山……在一處荒地甚至停車場空心磚縫隙我又看到它熟悉的身影,長得如此眾多,多年不見再見到時這份親切感如此濃烈!後來查了資料原來它是一年生,盛花期就在7-9月,那年只是幸運的在10月看到,還以為跟它的緣份盡了!這次用單眼拍以防萬一…😂😂

據台灣生命大百科植物描述如下:
一年生植物,(1-)4-40(-50)公分;具有香氣(當撞傷時有鳳梨味)

莖1-10以上,通常直立或斜上,有時橫臥,從基部分支。

葉片(5-)10-65(-85)×2-20公釐。

頭狀花序,盤狀,(1) 4-50(-300)。花梗2-25(-30)公釐(有時接近頭狀花序有絨毛)

總苞2.5-3.8公釐。總苞片29-47,全緣。花托2.5-7.5公釐,急尖或鈍。無舌狀花,花盤半球形到寬卵形,4-7(-11)×4-7.5(-10)公釐

花盤上小花有125-535以上;花冠黃綠色,1.1-1.3公釐(有或無腺體),裂片4(-5)

瘦果淡棕色至棕褐色,圓筒倒圓錐形(不對稱),1.15-1.5公釐,肋白(2側具紅褐色黏液腺體,腺體有時遠端擴展);冠毛冠形,全緣

(生態照)
原生於格陵蘭、美洲、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引入歐亞大陸,澳大利亞。
台灣歸化於中部山區(開闊地區,裸露受干擾區域)

留言

  1. 1.看來是來自較冷的地方
    2.我也需要小迷糊顧問

    回覆刪除
    回覆
    1. 確實氣候是適合的,所以武陵,福壽山一帶成為歸化大溫床

      刪除
    2. 哈哈哈…小迷糊真的很棒喔!😂😂😂

      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