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蓼
宜蘭蓼 Polygonum foliosum Lindb. 蓼科
觀察台灣野生植物許多年,很少為單一物種熱血奔走,但宜蘭蓼是例外!原由2023年我與小迷糊到宜蘭某埤觀察植物時在埤塘發現一種我沒看過的蓼,回來查了資料判定為細葉雀翹,於是找了時間上傳社團貼文,當時有某位植物達人對此物有疑惑,他認定我拍的是宜蘭蓼,當我們在討論時蓼科魔人古老師跳出鑑定為細葉雀翹,此時古老師有丟出1張不是很清楚的照片說:這才是宜蘭蓼,後來我跟那位周達人也上網找了許多資料,發現模式標本似乎都與各個網路資料照片不符,這下我們更迷惑了!到底宜蘭蓼長怎樣?因為全圖鑑沒收錄,自然攝影中心沒圖,查遍網路資訊及水生植物網站好像都沒正確資訊,福星老師雖有寫一篇也是將細葉雀翹(雜交種)誤認為宜蘭蓼,原本想等古老師補個資料讓我們可以辨識但遲遲未等到,這時我便下定決心到自己轄區模式標本採集地親自見證這個以宜蘭為名的神秘蓼科植物。
可是問題又來了,這個地方是管制區,遊客閒雜人等不得進入,詢問了特生中心是說不用申請應該可以進入但我又怕真的進入時會被罰或被管理單位干擾阻止,於是隔年開春時想到可否跟福山植物園人員一起申請進入遂撥了通電話給福山熟識朋友,因為宜蘭蓼在國內紅皮書屬於DD級(族群不明)符合我為特生及福山工作站,調查國內受脅植物資格,遂得到福山植物園向林務局申請得到同意調查公文後進入展開調查。
2024年調查當天我和風姐……等,一直找不到可以下切的地方,找了許久才看到一條乾溝似乎可以下切到想去的湖畔,經過層層芒草阻礙及高低落差終於下切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細葉雀翹看了幾眼也順勢拍了幾張後再往前走,這時我大聲驚呼了起來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居然看到山芫荽,這不是在平地田埂的物種怎麼也會在此發現呢?當然也是免不了先拍幾張再說為此調查多增添一筆受脅物種,拍著拍著旁邊一種從沒看過的蓼就在旁邊,這時心裡明白賓果~宜蘭蓼~宜蘭蓼~我終於親眼見到揭開妳神秘的面紗了。
簡誌描述:
宜蘭蓼。莖光滑。葉線狀披針形,脈及葉緣具疏毛。
葉鞘管狀,具緣毛。
花序呈穗狀,小花排列疏鬆。小花梗突出。
台灣植物誌的描述:
株高(10-20cm)、葉寬(3-5mm)、花序總狀、雄蕊(5)、及柱頭(2)。
(葉背)
托葉鞘管狀,被直柔毛,頂端截形,上半部被緣毛。
林業署資訊網認為本種在過去曾被處理為新種--宜蘭蓼(Polygonum ilanense Y.C. Liu & C.H. Ou),但經與北歐的P. foliosum比對的結果認為兩者極為相似,於是處理為同種,但經古老師鑑定及比對歐洲各種蓼模式標本後認為並不很相同,所以宜蘭蓼在分類上可能需要再研究確認,在此個人暫且認定它中文名稱為宜蘭蓼,後續分類研究結果就讓學者們去費心了。
留言
張貼留言